ISO14001:2004標準
ISO14001:2004標準目 錄引言1 范圍(略)2 引用標準(略)3 定義(略)4 環境管理體系要求4.1 概述4.2 環境方針4.3 計劃4.3.1 環境因素4.3.2 法律與其它要求4.3.3 目標、指標與程序4.4 實施與運作4.4.1 資源、角色、責任與授權4.4.2 能力、培訓與意識4.4.3 信息溝通4.4.4 環境管理體系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運行控制4.4.7 應急準備與反應4.5 檢查4.5.1 監測與測量4.5.2 一致性評估4.5.3 不符合項、改正措施及防止措施4.5.4 記錄控制4.6 管理評審4. 環境管理體系要求4.1 概述組織應建立、實施、維護并持續提高適應此國際標準要求的環境管理體系并決策如何滿足這些要求。組織應定義環境管理系統的范圍并形成文件。4.2環境方針管理層應定義組織機構的環境方針并確保其定義范圍內的環境管理體系:(a) 適合于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的性質、規模并與環境影響相適應;(b) 包括對持續改進和污染預防的承諾;(c) 包括遵守有關環境法律、法規和遵守組織應服從的其它與環境方面相關要求;(d) 提供建立和評審環境目的和指標的框架;(e) 形成文件,付諸實施并予以保持;(f) 可為公眾所獲取。4.3計劃4.3.1 環境因素組織應建立、實施并保持其程序(a) 可以用來確定其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在定義的相關環境管理系統范圍中及 新的發展、新修改的活動、產品及服務中能夠控制和可能產生的影響(b) 可以決定將會或可能會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例如重要的環境因素)組織應將其形成文件并保持更新。組織應確保在建立、實施和維護其環境體系的同時對重大環境因素加以考慮。4.3.2 法律與其它要求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一套程序(a) 用來確定它所應遵守的,直接適用于它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環境因素的法律和其它要求;(b) 并決定如何使這些要求與環境因素相適應。組織應確保在建立、實施和維護其環境體系的同時對這些適用的法律要求及其他要求加以考慮。4.3.3 目標、指標與程序組織應在其相關功能與層次上建立、實施并維護形成文件的環境目標和指標。該目標和指標應該是量化的、實際的并與環境方針相一致,包括對預防污染的遵守及與該組織實施并持續改善相適用的法律要求及其他要求相一致。當建立目標和指標的時候,組織應考慮與其相適應的重要的環境因素方面在法律上的要求及其他要求。同時也應考慮其技術選擇、財務、操作性及業務要求,并考慮其相關方的意見。組織應為實現其目標與指標建立、實施并維護程序,程序應包括:(a)對組織的每個有關職能和層次規定實現環境目標和指標的職責;(b)實現目標和指標的方法和時間表。4.4 實施與運行4.4.1資源、角色、責任與授權管理層應確保為建立、實施、維護和提高環境管理體系所必須的資源提供。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專項技能、組織架構、技術以及財政資源。角色、責任及授權應予以明確規定,并形成文件,上傳下達,以實施有效的環境管理。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指定專門的管理代表(他(們)可能還負有其它責任),應明確規定他(們)的下列作用、職責和權限,從而(a) 確保按照此國際標準的規定建立、實施與維護環境管理體系;(b) 向最高管理者代表匯報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以供評審者并為環境管理體系的改進提供依據。4.4.2 能力、培訓與意識組織應確保實施此任務的人員或代表實施的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員具備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驗,并且應保持有關的記錄。組織應確定與環境因素及環境管理體系相關的培訓需要,并提供相應的培訓或采取其他方式滿足需求,并且保持相關的記錄。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一套程序,使相關人員意識到:(a) 符合環境方針與程序和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b) 他們工作活動中實際的或潛在的重大環境影響,以及改進的個人工作所帶來的環境效益;(c) 與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相適應的角色與責任;(d) 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4.4.3 信息溝通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一套程序,用于有關組織環境因素和環境管理體系(a) 組織內各層次與職能間的內部信息溝通;(b) 與外部相關方聯絡的接收、文件化和答復。組織應考慮對涉及重要環境因素的外部聯絡的處理,并記錄其決定。如果此決定需要信息溝通,組織應建立對外聯絡的相應實施方法。4.4.4 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環境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a)環境方針、目標及指標;(b)環境管理體系范圍的描述;(c)對管理體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及相關文件的參考;(d)本國際標準要求的文件,包括記錄;(e) 由組織決定的有必要為保證與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的有效的計劃、實施與控制財產方面的文件及記錄。4.4.5 文件控制環境管理體系及本國際標準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記錄是文件的一種特殊形式,應與4.5.4的要求相適應予以控制。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一套程序,從而確保:(a)通過的文件優先發行;(b)對重新通過的文件進行必要審閱與更新;(c)保證現行文件的版本狀態;(d)保證相關適用文件的可用性;(e)保證文件清晰易讀;(f)保證由組織確定的來源于外部的文件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計劃與操作的必要性并控制其發布(g)禁止對過期文件的非故意使用,如要保存過期文件時需對其進行合適的標識。4.4.6 運行控制為確保與組織特定環境下相關操作與計劃的實施,組織應確認其實施與其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的重要環境因素相一致。通過:(a) 建立、實施與維護一個文件程序,使之可控制該活動對環境政策、目標 及指標的一致性。(b) 在程序中規定操作標準。建立、實施并維護該程序,使之可確認組織的產品及服務與重大環境因素相關,同時將應用的程序和要求告知供應商和承包商。4.4.7 應急準備與反應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程序,以確定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應如何對其做出反應。組織應對實際緊急情況作出反應并阻止或減輕對環境的相關的負面影響。組織應定期查看,在必要情況下,可修改其應急準備及反應程序,特別是在事故發生后或者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如果有條件,組織還應定期對上述程序加以測試。4.5 檢查4.5.1 監測與測量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文件化的程序,用來定期對可能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運行與活動的關鍵特性進行例行監測和測量。其中應包括對工作情況、有關的運行控制、組織目標和指標遵守情況的跟蹤信息記錄。組織應確保檢測與測量設備使用情況及維修情況的校準或檢驗,并保存相關記錄。4.5.2 一致性評估4.5.2.1 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定期評估與應用法律要求的一致性。組織應保存定期評估結果的記錄。4.5.2.2 組織應評估其適用的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組織可以將此評估與4.5.2.1中要求的評估合并,也可建立單獨的評估程序。組織應保存定期評估結果的記錄。4.5.3 不符合項、改正措施及防止措施組織應建立、實施并維護一個程序,用來處理實際的和潛在的不符合項,并采取改正措施和防止措施。此程序應包括以下要求:(a) 可識別并改正不符合項,并采取措施減小對環境的影響;(b) 調查不符合項,確定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發生;(c) 評估采取措施阻止不符合項的必要性及實施適當的措施避免其發生;(d) 記錄改正措施及采取的組織措施;(e) 審查改正措施的有效性及采取的組織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應適合減少問題及環境影響。組織應確保對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的必要修正。4.5.4 記錄控制組織應建立并維護與環境管理體系及本國際標準要求一致的必要的記錄,并記錄完成情況。組織應建立、實施和維護用來標識、保存、保護、恢復、保持與處置環境記錄。記錄應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有可追溯性。4.5.5 內審組織應保證對環境管理體系的內審按照計劃的時間進行,從而(a)決定是否環境管理體系1)與環境管理計劃安排一致,包括與此國際標準要求一致2)正確實施并維護,并且(b)為管理評審結果提供信息組織應計劃、建立、實施并維護審核程序,并考慮操作相關的環境重要性及前次審核的結果。審核程序應建立、實施并維護,表明:-計劃與實施審核、報告結果及保持相關記錄的責任和要求;-審核標準、范圍、頻率及方法的確定。審核員的選擇及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客觀性及審核過程的公正性。4.6 管理評審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按其設定的時間間隔,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對環境管理系統的改善和提高機會,包括還今后方針、目標及指標。管理評審的相關記錄應予以保存。管理評審記錄應包括:(a) 內審結果,對與組織相關的法規要求及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的評估;(b) 來自有興趣的外部相關方的信息,包括投訴;(c) 組織的環境表現;(d) 目標和指標的擴充;(e) 改善和防止措施的情況;(f) 前一管理評審的跟進措施;(g) 改善的環境,包括與其環境因素相關的法律要求及其他要求的發展;(h) 改善建議。管理評審的結果應包括任何與環境方針、目標、指標及其他環境管理系統因素的可能性變化相關的決議和措施,并且此決議和措施是與持續改善的實施相一致的。
gb50430認證標準,GB/T50430認證對企業有哪些好處?辦理AAA等級信用證書招投標加分項如何更加了解國家高新技術認定企業的減稅范圍與核算API認證的有效期可以延長多久唐僧師徒創業看股權分配深圳ISO認證:物業ISO9000認證如何細化質量經理該如何把控供應商貨品品質?ISO與IATF的實用指南企業提升質量意思五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