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程首先是一個系統,是一個需要計劃和控制的系統。下面分享一位資深工程師的看法:生產計劃和控制組織的改善,是最必要的改善。
生產運作系統,由投入、轉化、產出的過程。該過程是實物或服務的投入和產出過程。
伴隨這個實物和服務過程的,是控制過程:根據產品或服務的產出,確定投入對象的品種、數量和時間。因為生產過程是一個預算的約束過程,還需要控制轉化的效率和成本。
從以上系統圖可以看出,實物或產品的過程,與控制過程是兩個不同的過程,至少作業目標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實物或服務的作業對象,是與實物或服務相關的有形活動,而控制作業的對象,是數據、過程參數,是無形的活動。
——
實物和服務的過程,受到控制作業的指揮、支配和控制。如果控制作業活動本身是錯誤、混亂和低效,無法實現實物和服務的高效。
——
所以,生產計劃部門的改善,是最必要的改善,或許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改善。
生產部門的改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需要設置獨立的生產計劃部門
第二,需要較高層級的生產計劃部門,是生產負責人直接指揮的部門,而不能放置在制造部以下
第三,生產計劃部門需要有足夠的編制。生產計劃部門編制不足,忙忙碌碌是做不好生產計劃和控制的
第四,生產計劃部門的需要有足夠的專業性,掌握生產計劃和控制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掌握從需求管理、交期承諾、物料需求分解、計劃編制、投料控制、進度管理、綜合協調等一系列的操作實務。
第五,有適合業務特征需求的方法論:裝配或零件加工?、MTO或MTS?、是大批量或小批量?、小批量是重復性或定制化?、用TPS(豐田生產系統)還是TOC(約束理論)?不能對自己的業務過程不清晰,對控制方法也不清晰,是個糊涂賬。
第六,有合適業務和控制方法的工具:ERP是否OK(判斷依據:是否可以計算MRP的凈需求)?MES是否準備?是否有APS或自制Excel的生產計劃和控制軟件?這些信息化的工具,是否得到很好的應用?
第七,有持續執行的機制。是否有T+N月的關鍵產能資源、關鍵物料與預測需求的均衡?是否有訂單評審的機制或軟件?是否有主生產計劃的編制和審批流程?是否有日調度的機制和異常快速處理的機制?是否有周工作檢討和改善的機制?
——
一般情況下,生產計劃和控制部門、編制、方法、工具、機制的改善,生產運作系統的績效(準交率和交付周期、人均產出率、庫存周轉率)會得到大幅度改善。中小制造企業,一般可以實現:交付周期縮短30%、有效產出增加30%、庫存周轉率提升30%。
——
注:前幾日,一個精益老師在一家企業做精益改善了三年多,對現場布局和專線改善做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庫存周轉率指標還是達不到滿意的成都,而且該工廠是國內知名的5G+智能工廠。
其實,現場布局和專線的改善,是實物流的改善,而庫存周轉率的改善是需求、投料、進料的協同,是生產計劃和控制范疇了,說白了是計劃和排程的專業。
該公司的改善,目標是庫存周轉率的改善(3年前本人調研過)是可以通過建模計算的,不是靠數實物的。
記住:庫存周轉率是可以計算的,可以提前計算的。理論上是有最小值的。如果變動性大,則可以設置緩沖(時間、庫存),同樣可以計算設置緩沖后的庫存周轉率!同理,準交率、交付周期同樣可以計算!關鍵產能資源的產出也可以計算!而要計算這三個指標,需要排程。
iso27017資質認證,什么是ISO27017認證?創業必須知道的五個商標問題ISO9001認證中客戶滿意的維度一gmpc體系認證cccf認證辦理,CCCF認證證書年檢的具體流程鋰離子電池工藝技術的規范要求河南質量認證河南三體系認證河南iso認證在哪代辦安徽合肥信用證書信用報告安徽企業資信等級證書AAA級申請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