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體系】如何解決HSE管理的瓶頸?
在hse管理體系中,物防是最易實現,通過資金投入、技術革新、裝備的提升以及生產工藝的優化,就能不斷減少物的不安全因素。相較于物防,人是最不穩定因素,也是最大的風險源,最不可控,最難管理,最難防范,統計數據表明,85%以上事故是由人的違章造成。因此,開展hse管理體系文化建設,最大程度地實現員工自我約束、規范管理,是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的最佳途徑和最有效保證。
1、短期安全靠運氣,中期安全靠管理,長期安全靠文化。
事故具有偶發性,但安全生產的基層基礎工作具有連續性和長期性,一旦發生事故總會暴露出這樣那樣的薄弱環節。如果說短期安全靠運氣,中期安全靠管理,長期安全則靠文化,這種HSE文化是融入企業發展、生產運行、員工行為的安全理念。企業需要靠非常細小但是很實在的舉動,培養起員工良好的HSE行為素養。
2、讓hse管理體系為生命保駕護航。
許多建設工地同時有這樣兩條標語:“安全第一”、“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為什么仍有人以各種各樣借口違背這一基本共識?問題的根本不在HSE意識不到位,而在hse管理體系制度不健全。比如問責制,問責時段必須由事后響應向事先預防延伸,問責對象要由行政官員向黨政領導干部擴展;并由官員問責向風險問責深化,即不僅問個人之責,還要問政策之責、制度之責、結構之責、價值之責。事故之后,問責的結果不僅是某些官員的去職、處分,而且應當伴隨改革政策出臺或得到修訂,相應機構、制度設立或調整,勞動階層的利益得到尊重、滿足,人的生命價值得到遵從、弘揚。再比如工傷保險制度,對于生產一線工人(尤其是農民工)而言,勞動中的風險(如工傷)保障要重于勞動后的風險(如養老)保障,但各地政府推動養老保險的積極性要高于推動工傷保險,原因很簡單,養老保險基金屬于積累型,目前收的多、支的少,而工傷保險當期收支平衡、不應積累。總之,制度不彰,則安全必有恙,必須進一步強化hse管理體系建設,讓制度為生命保駕護航。
3、確立安全至上理念和強化HSE管理不矛盾。
確立安全至上理念和強化HSE管理不是相矛盾的,而是相促進的。人固然是安全生產中最不穩定的因素,但人的行為習慣和安全意識又是可以用制度來規范的。在美國,由于職業流動很頻繁,為防范這種不“安分”帶來從業人員素質的降低以及傷害的發生,各州都規定了嚴格的職業及上崗培訓制度。如法人上崗培訓必須達到90小時以上;建筑工人進入現場作業前必須進行4小時的安全教育,假如你進入作業現場參觀也要進行安全教育,只戴安全帽絕對過不了關;即便是在小狗看護中心當一個看護員、為受石油污染的海鳥清洗等,專業培訓也必須達到4小時。嚴格的培訓,潛移默化培養人的安全生產意識。由此可見,制度可以管人,制度也可以育人,一方面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一方面也可提升全社會安全生產意識,這是控制和減少事故發生的根本手段。
總之,企業要想解決現階段hse管理體系運行的瓶頸,需要從建立企業HSE文化、健全hse管理體系相關制度和加強員工HSE理念培訓等方面入手,逐步解決管理瓶頸。
《密碼法》施行后,如何向具備資質的商用密碼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注冊新西蘭商標流程及材料是怎樣的?GB/T20647.9物業服務認證全面解析CCC標準咨詢iso13485質量體系認證,ISO13485認證年檢的具體流程紹興常見的幾種體系認證類型介紹HACCP5認證 深圳HACCP體系認證認監委認證ISO14000體系如何在化工廠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