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開出了標注為“2018規土建字0009號”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此項目僅在遞交申請之后的短短7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審批。據測算,省下了將近100個工作日的時間,前期手續縮短了小半年。而這,正是政府部門推動“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放管服”改革的順利推進,不僅實現了政府從“管理”到“服務”的華麗轉身,也為建筑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紅利。2017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213954億元,同比增長10.5%。全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78148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0%。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展所帶來的變化,預示著建筑業即將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同時也將為建筑企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
“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同時,也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不僅要有豐富的經驗還要有超強的實力,在各項工作中更要做到科學規范。所謂“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政府放下權力,為企業提供一個自主創新的平臺,讓他們憑借自己的實力充分發揮智慧,用創新的理念快速生產。所謂“管”,即公正監督,促進公平競爭,嚴格管理企業的安全生產、質量、環保等責任目標,做到有效、公平監管。所謂“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做好服務,減少對市場主體過多的行政審批等行為,同時,提供生產經營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一切資源、管理方式方法和必要的法律法規、制度支持。
“放管服”政策的推行,為建筑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規范的市場環境和難得的歷史機遇。企業在抓住機遇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也要面對自身問題。建筑業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相比,具有周期長、規模大、投資大等特點,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會伴隨著生產經營、安全質量、信譽糾紛等風險。如果把一個技術含量高、安全生產風險大的項目交給沒有任何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且無責任心的人去做,發生事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這就需要企業各級管理者加強防范,以強化責任與使命擔當作為保證。
首先,企業需要進一步強化各級管理,提升管理標準,明確服務理念和責任目標,規范各項工作。不但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體制、引進使用、培養支持、評價流動、激勵保障機制,還要強化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引入和管理。
其次,“誠”是為人之道,“信”乃立業之本。誠信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極為重要。誠信建設可以加強企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為贏得市場奠定基礎。
最后,企業要認真做好工作,注重質量和安全,在認真履約的同時提高經營業績,努力打造“中國建造”品牌。
只有這樣,企業的各項工作才能規范有序,在推進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